一、羚锐制药基本面速览:它到底做什么?
很多投资者第一次打开行情软件,看到“羚锐制药”四个字会疑惑:这家公司是卖什么药的?
答案:羚锐制药的核心业务是外用贴膏剂,拳头产品包括通络祛痛膏、壮骨麝香止痛膏、伤湿止痛膏等。 这些产品覆盖骨科、风湿科、疼痛科三大科室,OTC渠道占比高,消费属性强。此外,公司还有少量口服制剂、原料药及医疗器械业务,但收入占比不足一成。

二、财务体检:利润增速能否持续?
1. 营收与净利润三连增
- 2021—2023年,营收由26.9亿元增至34.7亿元,年复合增速约13.6%。
- 同期归母净利润由3.2亿元增至5.1亿元,年复合增速约26.2%,利润增速显著快于收入。
2. 毛利率为何能长期维持在75%以上?
公司贴膏剂采用独家配方+高市占率,议价能力强;同时自建中药材种植基地,锁定上游成本。2023年综合毛利率76.4%,净利率14.7%,均高于中成药行业均值。
3. 现金流是否健康?
近三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均大于净利润,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稳定在45天左右,说明渠道回款良好,盈利质量扎实。
三、行业空间:贴膏剂赛道天花板在哪?
1. 老龄化红利
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.8亿,骨关节病患病人数突破1.5亿,慢性疼痛管理需求持续扩容。贴膏剂因使用方便、副作用小,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18%提升至30%以上。
2. 竞争格局:一超多强
羚锐制药市占率约22%,稳居第一;云南白药、奇正藏药紧随其后,但羚锐在渠道深度(覆盖30万家药店)和品牌心智上优势明显。
3. 政策催化
国家鼓励中药外用制剂创新,2023年新版医保目录将多个骨伤科贴膏纳入报销,有望带来20%以上增量市场。

四、估值与股价:当前位置贵不贵?
1. 相对估值
截至2024年6月,羚锐制药动态PE约18倍,低于中药板块平均24倍,PEG仅0.7,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区间。
2. 机构持仓
北向资金2024年一季度增持800万股,社保基金连续8个季度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,长线资金锁仓迹象明显。
3. 技术面关键位
月线级别股价自2022年低点已反弹60%,但仍在2015年高点以来的大箱体震荡中轴,未出现明显泡沫。
五、风险清单:哪些因素可能杀逻辑?
- 集采降价超预期:虽然贴膏剂暂未纳入国家集采,但地方联盟集采可能压缩利润空间。
- 原材料波动:主要原料人工麝香、血竭价格若上涨30%,毛利率或下滑3—4个百分点。
- 新品放量不及预期:公司在研的凝胶贴膏、儿科退热贴尚处临床阶段,获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。
六、未来三年盈利预测:券商一致预期拆解
年度 | 营收(亿元) | 净利润(亿元) | EPS(元) |
---|---|---|---|
2024E | 39.2 | 6.0 | 1.06 |
2025E | 45.1 | 7.3 | 1.29 |
2026E | 51.8 | 8.9 | 1.57 |
按当前股价计算,2026年对应PE仅11倍,隐含三年复合收益约20%。
七、投资者最关注的五个问题
Q1:羚锐制药分红稳定吗?
过去五年平均分红率35%,2023年每股派息0.35元,股息率约2.1%,在成长股中属于良心水平。

Q2:管理层是否靠谱?
董事长熊维政为国家级非遗“羚锐膏药”传承人,高管团队平均任期超15年,战略聚焦主业,从未盲目跨界。
Q3:与云南白药比优势在哪?
云南白药牙膏业务占比过高,而羚锐100%收入来自医药工业,纯度更高;且贴膏剂毛利率比白药气雾剂高10个百分点。
Q4:什么时候可能出现买点?
若股价回调至年线(当前约15.8元)附近,对应2024年PE 15倍,将是较好的安全边际区间。
Q5:长期持有的关键变量?
紧盯两大指标:贴膏剂销量增速能否保持15%以上;销售费用率能否从2023年的45%逐步降至40%以下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