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洋集团股票怎么样?短线波动大,长线看资产质量与政策红利。远洋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?若你认可地产央企整合逻辑、愿意承受周期波动,可逢低分批布局。

远洋集团是谁?三分钟看懂公司画像
- 央企背景:大股东中国人寿与国资委旗下大家保险合计持股超59%,融资成本低于多数民营房企。
- 双轮驱动:住宅开发(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)+不动产运营(写字楼、购物中心、物流园)。
- 财务标签:2023年末净负债率95%,现金短债比1.1,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69%,踩中“一道红线”。
远洋集团股票怎么样?拆解三大核心指标
1. 盈利:毛利率何时见底?
2023年结算毛利率仅10.2%,低于行业平均。原因:
- 2017—2019年高价地进入结算期;
- 商业地产租金减免影响收入。
管理层指引:2024年起高价地占比下降,毛利率有望回升至12%—14%。
2. 现金流:销售回款能否覆盖债务?
2023年全口径销售额505亿元,同比下降28%,但权益回款率保持在92%。
- 2024年到期债券约120亿元,已用自有资金偿还35亿元;
- 剩余部分计划通过“借新还旧”+经营性现金流覆盖。
关键观察点:2024年Q2销售能否重回单月60亿元。
3. 估值:PB 0.18倍意味着什么?
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末每股净资产折价82%,低于保利、华润等央企。原因:

- 市场担忧其“第二支箭”额度用完后再融资难度;
- 商业地产公允价值下调拖累账面资产。
若剔除投资性房地产重估影响,真实PB约0.35倍,仍处历史底部。
远洋集团股票值得长期持有吗?四个维度自问自答
Q1:政策底出现了吗?
2024年1月住建部表态“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”,北京、上海同步放松限购。远洋70%货值位于一线及强二线,政策弹性大于三四线房企。
Q2:央企整合会不会轮到远洋?
市场传闻“中化+远洋”重组,虽被辟谣,但大股东中国人寿已派驻董事强化管控。最坏情景是债务展期,而非破产清算。
Q3:商业地产能否提供稳定现金流?
持有型物业面积380万㎡,2023年租金收入42亿元,EBITDA margin 65%。
- 北京远洋光华国际、上海远洋商业大厦出租率均超95%;
- REITs若扩容至商业地产,可一次性回笼资金80亿—100亿元。
Q4:股息率是否具备吸引力?
2023年取消派息以保留现金,但管理层承诺“2025年起恢复30%分红比例”。若2025年净利润回到30亿元,对应股息率约8%(以现价计算)。

技术面:关键价位与量能信号
- 支撑位:0.68港元(2023年10月低点);
- 压力位:1.05港元(250日均线);
- 量能:连续三日成交额放大至1亿港元以上,可视为启动信号。
风险清单:不可忽视的三把刀
- 评级下调:穆迪当前B1负面展望,若再下调将触发部分美元债提前赎回;
- 销售失速:若2024年全年销售额跌破400亿元,现金流模型将恶化;
- 公允价值重估:投资性房地产每下调5%,净资产将减少约40亿元。
实战策略:不同仓位的应对表
| 仓位 | 策略 | 触发条件 |
|---|---|---|
| 空仓 | 等待1港元突破+量能放大 | 单日成交额≥1.5亿港元 |
| 轻仓(<5%) | 0.75港元以下分批买 | 连续两周缩量回调 |
| 重仓(>15%) | 设置动态止盈 | PB修复至0.5倍逐步减仓 |
一句话给不同类型投资者
短线客:盯紧政策催化与量能,0.9港元上方不追高;长线客:把远洋当作“央企地产困境反转期权”,用三年维度评估资产价值而非季度业绩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