值得买吗?——短期承压,长期看血浆龙头逻辑未变,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,具备左侧布局价值。

一、公司基本面:血浆站资源为何被称为“护城河”?
博雅生物的核心资产并非厂房设备,而是稀缺的单采血浆站牌照。截至2024年一季度,公司共拥有16个在营浆站,覆盖江西、四川、海南等采浆大省,年采浆量约450吨,位列行业前五。
自问:血浆站审批有多难?
自答:国家自2001年起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,浆站设立需省级卫健委+国家卫健委双重审批,周期长达3-5年,存量牌照即垄断资源。
此外,公司产品梯队清晰:
- 人血白蛋白:收入占比约45%,集采降价压力最小;
- 静丙(静注人免疫球蛋白):疫情后需求常态化,学术推广加速;
- 凝血因子类:八因子、纤原等高毛利品种持续放量。
二、最新走势:股价为何跑输医药指数?
2023年7月至今,博雅生物累计回调38%,同期申万血液制品指数仅下跌12%。拆解原因有三:
- 浆站拓展不及预期:原计划2023年新获批2-3个浆站,实际仅新增1个;
- 股东华润减持:2024年1月华润医药减持1.2%股份,引发市场对控制权的担忧;
- 业绩增速放缓: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.8%,低于机构预期的15%+。
自问:当前估值是否已充分反映悲观预期?
自答:动态PE(TTM)28倍,处于近五年10%分位,低于天坛生物(35倍)、华兰生物(32倍)。

三、行业催化:血制品价格会迎来拐点吗?
2024年3月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血制品集采征求意见稿》,明确“区分品种、小步快走”的集采原则,市场担忧情绪释放。实际影响:
- 白蛋白:进口占比超60%,国产替代空间大,降价幅度预计≤10%;
- 静丙:临床刚需属性强,2023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同比增长18%,集采反而加速渗透率提升。
中长期看,浆站资源稀缺性+采浆量天花板决定行业供给端刚性,需求端老龄化+手术量增长,价格体系有望维持温和上涨。
四、财务透视:现金流能否支撑浆站扩张?
2023年报显示:
- 经营性现金流7.2亿元,同比增长25%,主要因库存优化(存货周转天数从280天降至220天);
- 资本开支4.1亿元,主要用于江西抚州新浆站建设及智能化产线升级;
- 资产负债率21.3%,有息负债仅3.8亿元,财务安全边际高。
自问:未来三年浆站资本开支需求多大?
自答:按单个浆站投入3000-5000万元计算,若每年新增2-3个浆站,资本开支1-1.5亿元/年,现有现金流可完全覆盖。
五、风险提示:哪些变量可能打破预期?
需重点跟踪:

- 浆站获批节奏:2024年能否兑现新增3个浆站指引;
- 采浆成本:2023年献浆员营养费上涨8%,若持续上行将压缩毛利率;
- 新产品进度:重组凝血因子Ⅷ处于临床Ⅲ期,预计2026年上市,若延迟将影响估值溢价。
六、操作策略:左侧布局的两大关键价位
技术面看,股价已跌破年线与2020年疫情低点连线,短期支撑位28.5元(对应2024年PE25倍),若放量跌破需警惕情绪杀。中长期投资者可分两档建仓:
- 第一档:30元以下,仓位30%,博弈浆站获批催化;
- 第二档:25元附近,仓位40%,对应2025年PE20倍,具备安全边际。
止损位设于23元(2022年熊市低点),止盈目标45元(行业平均PE35倍修复)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