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安好医生股票值得买吗?短期波动大,长期看互联网医疗赛道空间广阔,但需警惕盈利节奏与政策风险。未来走势如何?取决于线上诊疗渗透率、处方药外流速度以及公司自身降本增效的执行力。

一、平安好医生是谁?三分钟看懂商业模式
平安好医生(股票代码:01833.HK)诞生于2014年,背靠中国平安集团,定位“医疗健康生态平台”。
- 线上医疗服务:自有医生团队+AI问诊,贡献约三成收入。
- 健康商城:卖药、卖器械、卖保健品,收入占比六成以上。
- 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:保险联动、企业健管方案,毛利率最高。
一句话概括:卖药养平台,用医疗服务拉高估值。
二、最新财务体检:收入增速放缓,亏损收窄
打开2023年报,三组数字最关键:
- 总收入:46.7亿元,同比-8.3%,主要因疫情后线上购药需求回落。
- 净亏损:3.3亿元,同比收窄62%,降本增效初见成效。
- 毛利率:27.6%,较去年提升4.1个百分点,高毛利的医疗服务占比提高。
自问:亏损收窄是不是等于盈利在望?
自答:仍需谨慎。公司预计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,前提是收入复合增速重回15%以上。
三、行业天花板有多高?三把钥匙打开增量空间
1. 线上诊疗渗透率
国家卫健委数据:2023年我国互联网诊疗量占总体门诊量仅6%,欧美成熟市场约15%—20%。

2. 处方药外流
2023年零售药房处方药销售规模约2000亿元,外流比例不足30%,政策鼓励“网订店送”后,线上渠道有望切走更大蛋糕。
3. 商业健康险爆发
2023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9000亿元,平安好医生与平安寿险深度协同,用户交叉销售率已超25%。
四、竞争格局:前有京东健康,后有阿里健康,平安好医生靠什么突围?
| 维度 | 平安好医生 | 京东健康 | 阿里健康 |
|---|---|---|---|
| 核心护城河 | 自有医生团队+平安集团流量 | 京东物流履约效率 | 淘宝天猫流量池 |
| 收入结构 | 医疗服务占比高 | 商品收入绝对主导 | 医药自营+平台佣金 |
| 盈利进度 | 预计2025年盈亏平衡 | 2022年首次盈利 | 2023财年盈利 |
结论:平安好医生差异化在“医”,而非“药”,但如何把医疗流量转化为可持续利润仍是难题。
五、政策雷达:互联网医疗监管趋严还是放松?
2023年《互联网诊疗监管办法》细化:
- 禁止AI完全替代医师接诊;
- 线上处方药必须依托实体医院开具。
看似收紧,实则淘汰“草台班子”,头部平台合规成本虽升,但市场份额更集中。

六、估值拆解:市销率处于历史低位,隐含哪些预期?
截至2024年6月,平安好医生市销率(PS)约1.8倍,低于京东健康的2.5倍、阿里健康的2.2倍。
自问:低估值是陷阱还是馅饼?
自答:若2025年真能做到盈亏平衡,按15%净利率测算,对应2025年PE约15倍,具备安全边际;若再度推迟盈利,估值可能继续下探。
七、技术面信号:底部放量,关键压力位在哪?
港股通持仓占比从年初的3%升至6%,南下资金悄然布局。
- 支撑位:12港元(2023年10月低点)。
- 压力位:18港元(年线位置,也是密集套牢区)。
量价配合看:若放量突破18港元,有望打开25港元空间;反之跌破12港元则需止损。
八、投资者画像:哪类资金更适合上车?
1. 长线价值投资者:相信互联网医疗终局,愿意持有2—3年等待盈利拐点。
2. 事件驱动型交易者:博弈政策催化、业绩超预期或平安集团增持。
3. 高风险偏好投机者:利用港股波动做波段,但需设好止损。
九、风险提示:别忽视这三颗“暗雷”
- 盈利再推迟:若降本不及预期,2025年盈亏平衡目标落空。
- 医保支付政策:线上诊疗若无法大范围接入医保,客单价难提升。
- 集团资源稀释:中国平安自身寿险改革承压,对子公司输血能力可能下降。
十、操作清单:给不同仓位的你
空仓者:先建观察仓(总资金5%以内),等Q3财报确认收入重回增长再加码。
轻仓者:逢12—13港元区间分批补仓,总仓位控制在10%。
重仓者:若跌破12港元且三日未收回,减半仓防回撤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