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肉价格为什么上涨_如何挑选新鲜牛肉

新网编辑 资讯栏目 – 热点资讯 32

牛肉价格为什么上涨?

最近逛超市或菜市场的朋友都会发现,**牛腩、牛腱、牛排统统涨价**,一斤动辄五六十元,高端部位甚至突破百元。原因并不复杂,可以用“供需失衡+成本抬升”六个字概括。

牛肉价格为什么上涨_如何挑选新鲜牛肉-第1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一问:进口牛肉真的减少了吗?

是的。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牛肉进口量同比下降约15%。**巴西、阿根廷主产区受干旱影响,出栏量缩减**;澳大利亚因前期贸易摩擦,恢复节奏缓慢;再加上全球航运费用上涨,**到岸成本抬升20%左右**,终端价格自然水涨船高。


二问:国内养殖端出了什么问题?

国内育肥牛存栏已连续三年下滑。原因有三:

  • **饲料价格飙升**:玉米、豆粕每吨同比上涨30%,养一头牛的成本增加近千元。
  • **环保门槛提高**:中小养殖户退出,规模牧场扩张速度跟不上缺口。
  • **周期魔咒**:上一轮牛市尾声,养殖户集中抛售母牛,导致当下可出栏牛源青黄不接。

三问:零售端还有哪些隐藏推手?

除了“肉贵”,**冷链、包装、人工**都在悄悄加价。以社区团购为例,平台补贴退潮后,冷链履约成本占比从8%涨到15%,最终都会摊进售价。再加上节假日消费高峰,**短期需求脉冲**进一步放大价格波动。


如何挑选新鲜牛肉?

价格既然一时降不下来,**学会挑到物有所值的好肉**才是硬道理。以下方法亲测有效,按部位、色泽、触感、气味四步走。

第一步:按部位锁定用途

不同部位口感差异巨大,先想清楚怎么吃再下手:

牛肉价格为什么上涨_如何挑选新鲜牛肉-第2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**牛腩**:筋肉交错,炖煮最香;
  • **牛霖**:瘦而嫩,适合快炒或涮火锅;
  • **眼肉牛排**:油花均匀,煎五分熟刚好;
  • **牛尾**:胶质丰富,煲汤极品。

第二步:看色泽辨新鲜

**鲜红≠绝对新鲜**。真正的好牛肉呈樱桃红,脂肪洁白或乳黄;若表面发暗、发绿,或脂肪泛黄发黏,直接放弃。超市冷柜灯有“美颜”效果,**把肉拿到自然光下再确认**更保险。


第三步:摸触感试弹性

用手指轻压,**凹陷能迅速回弹**说明肌肉组织紧实;如果留下明显指印且渗出血水,大概率是反复解冻的陈肉。另外,**表面微干、不黏手**才是合格标准,湿漉漉的多半被注水。


第四步:闻气味识变质

新鲜牛肉只有淡淡的血腥与草料味;**酸味、氨味、腐臭味**一旦出现,哪怕再便宜也别要。有些商家用重调料掩盖异味,购买原切未腌制的肉块更容易判断。


进阶技巧:三招避开“假原切”

市面上“调理牛排”“拼接牛肉”泛滥,如何一眼识破?

  1. **看配料表**:只有“牛肉”二字的才是真原切,出现大豆蛋白、卡拉胶、谷氨酰胺酶的都是再制品。
  2. **观纹理**:原切肌肉纤维自然连贯,拼接肉断层明显,按压易碎。
  3. **试解冻**:原切解冻后血水少、形状完整;拼接肉解冻即散,且血水呈不自然的粉红色。

买贵不如买对:三个省钱思路

既然价格短期难降,**换思路也能吃得好**:

牛肉价格为什么上涨_如何挑选新鲜牛肉-第3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**错峰采购**:每周二、周三上午超市通常有前日未售完的折扣肉,品质尚可。
  • **团购整牛**:与邻居拼单找本地屠宰场直购,**整分切后单价可降20%—30%**。
  • **冷冻替代**:进口冷冻牛腱、牛肋条性价比远高于鲜品,只要冷链达标,口感差异并不大。

常见疑问快答

Q:冷冻牛肉颜色发暗还能吃吗?
A:只要包装无破损、冰晶少、无异味,暗红属于肌红蛋白氧化,不影响食用安全。

Q:为什么同一块牛排有的部位煎后更柴?
A:肌肉纤维走向不同,**逆纹切**可缩短纤维长度,入口更嫩;顺纹切则容易塞牙。

Q:家用冰箱-18℃能存多久?
A:真空包装的冷冻牛肉建议6个月内吃完;非真空包装最好3个月内解决,避免风干与串味。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