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疗器械股票值得买吗_医疗器械股票怎么选

新网编辑 资讯栏目 – 财经资讯 3

医疗器械股票值得买吗?先看行业底层逻辑

医疗器械赛道被资本市场称为“长坡厚雪”的典范,核心在于老龄化+国产替代+技术升级的三重共振。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,我国人均医疗器械支出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,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。叠加DRG/DIP支付改革后,医院更愿意采购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,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

医疗器械股票值得买吗_医疗器械股票怎么选-第1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医疗器械股票怎么选?四大维度拆解

维度一:产品线是否具备“爆款”潜力

  • 高值耗材:心脏支架、骨科关节等集采后价格触底,但用量激增,关注微创医疗这类拥有第三代可降解支架储备的企业。
  • 医疗设备:影像、内镜等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不足20%,联影医疗的PET-CT已实现核心部件自研,毛利率超50%。
  • IVD检测:化学发光赛道增速超25%,新产业生物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平台已覆盖三甲医院。

维度二:研发管线能否穿越集采周期

集采常态化下,只有持续迭代能力的公司能存活。以迈瑞医疗为例,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0%,监护仪产品平均每18个月升级一次,2023年推出的NB350新生儿无创呼吸机直接对标德尔格高端机型。


维度三:海外收入占比决定抗风险能力

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主要市场
迈瑞医疗40%欧洲、拉美
鱼跃医疗25%东南亚、中东
万孚生物35%非洲、拉美

2023年人民币汇率波动期间,海外业务占比高的公司净利润波动明显小于纯内销企业。


维度四:财务指标中的隐藏信号

  1.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:低于90天的企业(如健帆生物)通常对医院渠道有强话语权。
  2. 存货周转率:IVD企业需关注试剂有效期,安图生物通过冷链物流系统将存货周转控制在45天以内。
  3. 商誉占比:并购扩张型企业如乐普医疗商誉占总资产18%,需警惕减值风险。

当前估值水位:哪些细分领域被错杀?

截至2024年Q1,医疗器械板块整体PE(TTM)为28倍,处于近五年30%分位。但结构性机会显著:

  • 手术机器人:微创机器人-B港股上市至今跌幅超60%,但国产“图迈”腔镜机器人已获批5个科室应用,单机售价仅为达芬奇1/3。
  • 神经介入:取栓支架集采降价80%后,归创通桥等企业通过“支架+导管”套装销售维持毛利率,2024年Q1手术量同比增长200%。

实战策略:三种资金属性的配置方案

1. 长线资金(持有3年以上)

重点布局平台型龙头:迈瑞医疗(监护+影像+IVD全布局)、威高股份(低值耗材+骨科+血液净化全产业链)。这类企业可通过交叉销售降低单一产品集采风险。

2. 中线资金(6-12个月)

跟踪创新器械特别审批程序(俗称“绿色通道”)获批名单,2024年已有精锋医疗的单孔手术机器人、先健科技的主动脉覆膜支架进入优先审评,获批后通常有3-6个月估值提升窗口。

医疗器械股票值得买吗_医疗器械股票怎么选-第2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. 短线资金(1-3个月)

关注季度业绩超预期标的:2023年报显示,爱博医疗的OK镜收入增速达82%,主要受益于角膜塑形镜渗透率从1.5%提升至2.8%,短期存在业绩上修可能。


风险提示:必须规避的三类“价值陷阱”

1. 单一产品依赖症:如某心脏支架企业集采前支架收入占比超90%,中标价从1.3万降至700元后连续两年亏损。

2. 伪创新概念:部分企业仅通过改变产品尺寸或组合方式申请注册证,实际临床价值有限,2023年药监局已撤销17个此类器械批文。

3. 渠道库存堰塞:IVD企业若经销商库存超过3个月动销,可能面临大规模退货,2022年某新冠检测试剂企业因此一次性计提减值9.7亿元。


2024年关键催化剂日历

  • 7月:国家医保局将启动第五批高值耗材集采(重点骨科脊柱类)
  • 9月:工信部发布《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》终稿,高端影像设备国产化率目标或上调至50%
  • 11月:美国MEDICA展会,关注国产企业海外订单情况(2023年迈瑞医疗斩获2.8亿欧元订单)
医疗器械股票值得买吗_医疗器械股票怎么选-第3张图片-俊逸知识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