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环境与硬件:百年老校的新活力
**老建筑与新设施并存** 走进校门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灰砖红瓦的民国教学楼,已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。穿过回廊,便是去年刚落成的科创中心,内设3D打印实验室、人工智能教室、恒温游泳馆。 **学生体验** “午休能在四合院里晒太阳,下午去地下篮球馆打比赛,感觉像穿越。”高二学生李同学的原话,道出了传统与现代的无缝衔接。 ---师资力量:特级教师占比有多高?
**官方数据** 现有正高级教师11人、特级教师23人、博士学历教师41人,这一比例在北京市属中学里稳居前三。 **课堂细节** - 语文组坚持“晨读+暮写”,每天二十分钟经典诵读; - 数学组推行“分层走班”,同一节课可听到竞赛级、高考级、基础级三种难度; - 外教全部来自英语母语国家,每周固定开设“圆桌讨论”课,练思辨而非刷题。 **家长最关心的问题** “老师会不会只关注尖子生?”年级主任回应:学校实行导师制,每名教师对口12名学生,成绩、心理、生涯规划一包到底。 ---课程体系:除了高考还有哪些出口?
**国内高考方向** - 理综平均分连续五年位列海淀区第一; - 文科重点率保持在98%以上。 **国际方向** - 开设AP、A-Level、IB三大项目,2023届毕业生中,藤校录取8人、牛剑6人。 **特色校本课** - “北京文化研学”:每学期两次,实地走访中轴线、胡同、老字号; - “人工智能+X”:与清华实验室合作,学生可参与真实课题,优秀成果直接署名发表。 **选择建议** 如果目标国内顶尖985,可留在本部高考班;如果倾向海外名校,高一无缝转入国际部,课程衔接零障碍。 ---招生条件:户籍、学籍、特长哪个更重要?
**2024年最新政策** - 本部:面向北京市应届初三毕业生,需参加北京市统一中考,录取线通常比海淀区统招线高15分左右; - 国际部:需额外参加学校组织的英文笔试+面试,托福90或雅思6.5可免英语笔试; - 科技/艺术特长生:名额极少,需获市级一等奖以上,且通过校级专业测试。 **常被忽略的细节** - 非京籍九类人子女可按本市户籍对待,但须提供连续四年海淀学籍; - 学校不接受“空降”插班生,高一第二学期起不再办理转入。 **家长操作清单** 1. 初二结束前确认学籍归属; 2. 初三上学期联系学校招生办,登记意向; 3. 留意每年3月校园开放日,携带获奖证书原件现场审核。 ---住宿与作息:走读还是寄宿更划算?
**宿舍条件** 四人间,上床下桌,独立卫浴,24小时热水,每层配生活老师。宿位紧张,优先满足中考成绩前20%及外地生。 **作息表** - 6:30起床铃; - 7:20早读; - 12:00午餐; - 17:30—18:30社团活动; - 22:00熄灯。 **走读生福利** 可申请“弹性离校”,晚自习到21:30,家长凭接送卡进门,避免堵车焦虑。 ---升学成果:近三年数据告诉你真相
**2023届** - 清北录取78人; - 复旦、上交共52人; - 海外TOP30录取率41%。 **2022届** - 竞赛保送清北11人,其中数学国家队3人; - 艺术特长生全部被中央美院、北电录取。 **2021届** - 高考平均分北京市第一; - 国际部IB平均分41分(满分45),全球前3%。 **亮点提炼** **“竞赛、高考、出国”三条赛道互不挤占,学生可在高一结束前自由切换。** ---家长最关心的五个Q&A
Q1:没有奥数金牌能进吗? A:可以。高考统招占招生总量70%,裸分足够高即可。 Q2:国际部学费多少? A:每学年12万元,不含住宿、考试费。 Q3:初二转学可行吗? A:政策允许,但需通过语数英三科笔试+心理评估,录取率低于5%。 Q4:女生学理科会不会被边缘化? A:2023届理科状元就是女生,学校设有“她力量”科创社团,鼓励女性投身STEM。 Q5:食堂怎么样? A:三层餐厅,早中晚刷卡消费,日均25元能吃到黑椒牛排、豚骨拉面、轻食沙拉,家长可实时查看菜谱与热量。 ---报考时间轴:关键节点别错过
- 初三上学期11月:校园开放日,领报名表; - 12月:特长生专业测试; - 次年1月:国际部英语笔试; - 3月:中招志愿填报说明会; - 7月初:中考出分后24小时内确认录取。 **内部提醒** 学校会在开放日发放“预录取意向卡”,持卡且中考达线的学生可优先锁定名额,等同于“半只脚踏进校门”。 ---过来人的一句话
“别把北京市第一中学神化,它确实资源顶尖,但节奏也快。如果孩子自律性强,这里能把他托举到想象不到的高度;如果抗压能力弱,再耀眼的光环也可能变成枷锁。”——2023届毕业生王同学,现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